电气设备仪表安装后的设备运维管理对于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及保障生产安全至关重要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日常巡检
外观检查:查看电气设备仪表的外壳是否有破损、变形,显示屏是否清晰,指示灯是否正常亮起,连接部位有无松动、脱落等情况。
运行状态监测:检查设备仪表的运行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,如电压、电流、温度、压力等,有无异常的噪音、振动或异味。
清洁保养:定期清理设备仪表表面的灰尘、油污等,保持设备的清洁,确保散热良好,避免因灰尘积聚影响设备性能或导致故障。
定期维护
校准与检定:按照规定的周期对设备仪表进行校准和检定,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。对于一些高精度的仪表,如计量仪表、分析仪表等,校准和检定尤为重要。
部件检查与更换:检查设备仪表的内部部件,如电路板、传感器、继电器等,有无老化、损坏的迹象。对于易损部件,应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更换,以防止故障扩大。
功能测试:对设备仪表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,如报警功能、控制功能、通信功能等,确保其功能完好,能够正常响应和工作。
故障维修
故障诊断:当设备仪表出现故障时,应及时进行故障诊断。通过观察故障现象、查阅历史记录、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等,确定故障的原因和位置。
维修处理: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况,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。对于一些简单的故障,如线路连接不良、元件损坏等,可以直接进行修复或更换;对于复杂的故障,可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,必要时可联系设备厂家的售后服务人员。
维修记录:对故障维修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,包括故障现象、故障原因、维修措施、更换的部件等信息。这些记录有助于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,为今后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参考。
档案管理
设备资料整理:收集和整理电气设备仪表的相关资料,如设备说明书、安装图纸、调试报告、校准证书等,建立设备档案。这些资料对于设备的维护、维修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运行记录管理:记录设备仪表的运行情况,包括运行时间、运行参数、故障记录、维护保养记录等。通过对运行记录的分析,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,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。
人员培训
操作培训:对设备仪表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,使其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,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,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。
维护培训:对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,提高其维护技能和故障处理能力。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结构原理、维护方法、故障诊断技巧等,使维护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。
环境管理
温湿度控制:确保设备仪表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,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、湿度过大或过小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。对于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设备,可采取安装空调、除湿机等措施。
防尘防潮:防止灰尘、水汽等进入设备仪表内部,以免造成短路、腐蚀等问题。对设备安装场所进行定期清扫,保持环境整洁,同时做好防潮措施,如在设备周围放置干燥剂等。
电磁干扰防护:对于一些敏感的电子设备仪表,要注意防止电磁干扰。合理布置设备的安装位置,避免与强电磁源靠近,必要时可采取屏蔽措施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
石家庄市高新区湘江道319号孵化器C-1-1404
0311-86511155
15032686006
hbhfazfwh@163.com